返回
 首页  > 茶百科  > 茶百科

用建盏喝茶,喝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3-13点击数: 1270

 

明代,中国人毫无顾忌地摒弃了宋元时代极其珍用的建窑黑釉兔毫碗而改用精巧的白瓷小杯。

 

建窑黑釉兔毫碗,是建盏的一种,于宋代时在建窑开始生产。明后,朱元璋废团茶兴散茶,建盏退出历史舞台。20世纪80年代,建盏工艺得以恢复。宋代皇家贡茶园就在建州,因其在闽都北部,故称北苑御茶园。建州,位于今天福建南平市下面的建瓯市,建盏产于今天南平市建阳区。御茶园在建州,建盏也产自建州,可见当时建州茶和建州茶具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之深。


宋代品茶的方式叫做点茶法,有别于唐代的煎茶法。目前在日本广为流行的日本茶道,很多都是从宋代引进的点茶法发展而来,所以我们能够在日本茶道中看到很多中国宋代点茶法的茶具和点茶的方法。

 

宋代盛行点茶法,也盛行斗茶,文人墨客见面拿出各自的好茶和好茶具相互斗一斗比一比,雅得不得了。斗茶胜负的标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汤花,一个是汤色,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其次,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建盏尚黑,汤花汤色尚白,黑白分明,故而建盏受到极大欢迎,成为当时斗茶的标准用具。窃以为,就是因为建盏的黑,才让建盏登上历史舞台。


源自宋代茶道文化的日本茶道,也将建盏带回了日本,日本保存现今世界上仅有的四件曜变建盏,应该就是当时随着茶道一起传入而保存下来的。日本茶艺师全程就用一只茶碗,在精心泡制出一碗茶后,移到客人面前,客人喝一口传给下一个客人喝,然后再传给下一个客人。如果只用白瓷小杯,那就不够大家喝,所以我们经常在现实中和电影中看到一群人传递着一个茶碗你一口我一口地喝着茶,这种喝茶的方式随着大家卫生意识的提高当然需要改变,但是在过去的时代,物质并不是那么发达,所以只能接受。


日本战国时期,有个大名叫做大谷吉継,患有麻风病,整天用白布包着自己的头脸,在一次茶道聚会过程中,茶碗递到了他手中,为了品饮解开包着脸的布,脸上的脓血滴了一滴到茶碗中了,下一个人是福岛正则,不接大谷递出来的茶碗,可以想见当时大谷的尴尬,石田三成见此于是接过大谷手中茶碗一口喝光,从此大谷吉継对石田三成死心塌地追随到底,这大概是这种喝茶方式的意外收获。既然说到石田三成,就提提石田三成的故事,石田三成还在寺庙做沙弥的时候,遇到了来避雨的丰臣秀吉,于是诞生了“三奉茶”的传奇故事,石田三成由此发迹。你看,同样是一碗茶,有的人用它来得到人心,有的人用它来得到地位,这真是一碗神奇茶。


宋代经济发展为当时世界第一,宋人当无传饮习俗,然其时日本物质匮乏,从中国传入的任何一件器物都可为国宝,传饮方式应该就是因为当时日本物质条件所限。因为需要传饮,所以建盏的大就显得极为适用。时代发展到今天,物质也极大兴盛,但是日本茶道却拒绝了现实生活与时间流逝的渗透,将茶道格式化,并几乎原封不动保存至今。所以我们在今天的日本茶道表演中,依然看到大家共用一个茶碗依次传饮,那套茶道程序格式化到如同机器那么精确。


然而,中国人并不像日本人那样,中国茶的关注核心一直都在茶本身:如何发挥茶性的最高境界,始终有一份更逍遥于文明化外的逍遥。所以我始终认为像宋代茶道或者日本茶道那样的点茶法,表演胜过品茗,那么多道工序后的茶的真味是否依然还在,很让人怀疑。


建盏盛行于宋代和日本,然而时至今日,在中国茶桌上,我认为建盏已经归入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的东西,它适合呆在博物馆中让人欣赏,但是拿在手上喝茶,则显得很不合时宜。


建盏一不能彰显茶汤色泽,二过于笨重巨大,有喧宾夺主之嫌,三加速茶汤香气散失不利于茶香鉴赏。捧一只如碗般巨大的建盏喝茶,自以为豪气,别人眼中则视为解渴,品字从何谈起?三两杯下肚,灌一肚子水,用建盏喝茶,真是需要大肚量方可。如果肚量不够,只能放在茶桌上,迟迟不喝,又哪里能够品到每道茶的妙处?杯已经如碗,那么泡茶的壶或盖碗又需要多大呢?大壶大碗好不好?


并不是所有的化石,都值得去挖掘,也不是所有的化石都代表“我们的文化”,让尘归尘土归土,活在当下,当下受用。

 

叶较瘦88

2019.3.13